一位70歲的老伯伯因呼吸喘促住院治療,檢查發現除了右肺大量肋膜積水之外,裡頭竟然藏了一個5公分大的肺部腫瘤。經切片證實是晚期肺腺癌,經基因檢測並無突變,不符合標靶治療,且體力不佳,無法承受化學治療的副作用。
後來家屬選擇免疫治療,過程中並無嚴重的副作用出現,且追蹤電腦斷層影像檢查發現腫瘤縮小至將近1公分。
肺癌的治療方式在最近這幾十年來快速的發展,除了傳統的開刀和化學治療外,通過檢測肺癌細胞的基因是否具備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器突變(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,簡稱 EGFR mutation),或間質性淋巴瘤激酶轉位基因突變(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,簡稱 ALK translocation) 來篩選出是否適合標靶藥物治療的方式,是近幾十年來肺癌治療的一大突破。
但對於不符合標靶治療,也沒有足夠體力承受化學治療副作用的病患來說,採用免疫治療會是另外一個有效的選擇,也是近幾年肺癌治療新的里程碑。
目前針對肺癌的免疫療法是所謂免疫檢查點(Immune Check-point)的機制。正常人體透過調控免疫檢查點,讓身體處於平衡的狀態,可避免產生過強的免疫反應以傷害正常的細胞。
但是,腫瘤細胞卻會抑制免疫檢查點蛋白,使得腫瘤細胞可以過度的成長。
而免疫療法就是為了要重新打破這個僵局,藉由單株抗體結合到腫瘤細胞或免疫細胞上面的受器,減少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抑制的作用,重新喚醒免疫系統,攻擊癌症細胞來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。
後來家屬選擇免疫治療,過程中並無嚴重的副作用出現,且追蹤電腦斷層影像檢查發現腫瘤縮小至將近1公分。
肺癌治療日新月異
肺癌的治療方式在最近這幾十年來快速的發展,除了傳統的開刀和化學治療外,通過檢測肺癌細胞的基因是否具備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器突變(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,簡稱 EGFR mutation),或間質性淋巴瘤激酶轉位基因突變(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,簡稱 ALK translocation) 來篩選出是否適合標靶藥物治療的方式,是近幾十年來肺癌治療的一大突破。
但對於不符合標靶治療,也沒有足夠體力承受化學治療副作用的病患來說,採用免疫治療會是另外一個有效的選擇,也是近幾年肺癌治療新的里程碑。
放開免疫系統的剎車
但是,腫瘤細胞卻會抑制免疫檢查點蛋白,使得腫瘤細胞可以過度的成長。
而免疫療法就是為了要重新打破這個僵局,藉由單株抗體結合到腫瘤細胞或免疫細胞上面的受器,減少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抑制的作用,重新喚醒免疫系統,攻擊癌症細胞來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。
目前針對PD-1或PD-L1等免疫檢查點的免疫療法藥物,包含了屬於抑制PD-1的單株抗體:Pembrolizumab (吉舒達Keytruda®) 和 Nivolumab (保疾伏Opdivo®);抑制 PD-L1的單株抗體Atezolizumab (癌自禦Tecentriq®) 和 Durvalumab (抑癌寧Imfinzi®)。台灣目前皆已核准使用。
其中通過第一線可使用的是Pembrolizumab;第二線通過可以使用的是Pembrolizumab、Atezolizumab、Nivolumab、Durvalumab。
免疫治療在一些多線治療無效的病患身上出現良好效果,且相較其他治療方式,有療效持續時間較長的特色,因此許多病患都對免疫治療抱持著很大的希望。
但免疫治療並非神藥,除了費用高昂以外,目前最大的困境是治療反應率偏低,且仍有可能面臨嚴重的副作用,並非每位病患都適用。如果不事先篩選出適合的病患,僅有約二成的病患使用後能獲得良好效果。
如何知道病患是否適合免疫治療呢?
近幾年的研究已找到許多生物標記 (biomarker,也叫做分子標記)可以協助評估療效高低,病患癌細胞若具有高度下列特徵,做免疫治療的成功率較高:
- PD-L1表現量: PD-L1為目前免疫治療常用的評估指標。
- 腫瘤突變負荷 TMB (Tumor Mutational Burden):是用在計算癌細胞總共帶有多少突變基因。
衛福部健保署自民國108年4月1日開始,針對八類晚期癌症、十項適應症,給予健保給付免疫治療藥物使用。但須符合PD-L1>50%以及不適合化學治療等條件下,才能申請健保免疫治療給付。
經健保統計證實,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健保免疫療法後,病症好轉或穩定比率約三成六至三成九。
近年肺癌治療已走向精準化和個人化醫療,非小細胞癌、尤其是肺腺癌患者受惠於醫藥快速進展,擁有多種化療、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的使用機會。
現在連長期沒有新藥的小細胞肺癌,化療併用免疫療法也證實能夠控制病情,希望癌友不要放棄希望,勇敢與醫師討論,找出適合自己的理想治療方案。
(本文保留所有權利,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未授權轉載)